我有需求:我要采购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情况回应记者提问时透露,11月2日至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五轮磋商,详细讨论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方案,取得了一定进展。双方约定将继续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继续磋商。
发言人表示,双方在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行业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基础上进行整体磋商,有助于维护双方互信,加快达成共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防止贸易摩擦升级。
对此,安永国际及并购重组税务咨询合伙人郝进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价格承诺谈判为中欧双方提供了一个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的缓冲区。通过协商确定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的合理价格,既能满足欧盟对本土产业的保护需求,又能避免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反补贴税。长远来看,价格承诺将回归市场定价原则,促使中国车企重新审视产品定位、成本结构和价值链各环节,成为企业优化海外市场战略、架构及运营管理的契机,为长期发展积蓄力量。
郝进军指出,关税壁垒并非解决贸易问题的长久之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既受益于早期的市场机遇,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机遇在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支持,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些因素促进了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挑战则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供全价值链增值服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郝进军认为,欧盟希望通过关税壁垒加速追赶进程,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经历自己的成长周期,仅靠短期的贸易救济措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最终效果还需看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此,抑制供给并非终极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平衡供需两侧,关注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郝进军建议,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应全面思考海外市场战略并适时布局。鉴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企业需调整市场进入和竞争策略,认识到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储能单元和多元化电气化生活的载体,有助于交通领域减排,并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V2G)创造价值。因此,除了成本和供应链优势外,中国厂商还需从更广泛的视角出发,构建电动汽车生态圈,改变传统的贸易和营销模式,减少关税壁垒的直接影响。
此外,企业应考虑加大合资合作模式的投入,积极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当地伙伴共同开发售后服务、融合应用场景等增值机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欧盟绿色新政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降低海外运营风险,保护自身竞争优势。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地点部署海外零部件和整车制造、服务及回收循环产能,以降低关税壁垒影响,为长期市场发展争取更多资源。当然,中国厂商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保持在快车道上的前进势头。
郝进军认为,与欧洲车企进入中国市场的经历类似,未来合资合作模式可能成为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主流方式。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