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级政府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新政”的相继出台,低迷的钢铁业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也日渐兴起。钢铁行业该不该救?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拯救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
“不用救钢铁,中国已经出台五大政策对行业发展有利,钢铁行业和经济发展关联度很大,这就相当于在救钢铁行业。”日前,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政府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的出台,钢铁行业成为其中受益的行业之一。
10月28日,国际钢铁协会(IISI)秘书长Christmas称,尽管全球正经历金融危机,但中国对钢铁的需求未来一年仍将保持旺盛。Christmas表示:“中国拥有巨额储蓄,我认为中国将鼓励内需。我对中国的需求并不抱悲观的看法,需求将保持相当强劲。”
钢铁行业的一场“中国式”救赎也悄然拉开。
铁路充当内需用钢急行军
“钢铁行业首先要关注的是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我国已出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必将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戚向东说。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日前表示,现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铁路新项目的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亮点”。
据了解,今年1至9月份铁路部门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70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93亿元增加了71.1%。同时,铁道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大铁路建设的力度。
铁路投资将直接拉动钢铁的总量需求,铁路建设的用钢量很大。目前我国重轨生产主要集中在包钢、攀钢和鞍钢,火车轮生产主要集中在马钢,车身用钢主要集中于太钢等,而戚向东认为,铁路建设的拉动不会只体现在这几个钢厂,对行业的拉动将会是全方位的。
铁路用钢需求除铁路线上用钢及轨枕用钢外,还包括基建用钢、桥梁用钢,以及其它铁路建设所用的钢材,如车轮钢、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钢轨及配件,H型钢、工字钢及各种尺寸的桥梁板,高强螺栓、预应力钢丝等。例如,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仅2006年一年就消费圆钢和带肋钢筋71.9万吨。
据最新消息,继上个月国务院批准铁道部的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后,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未来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而这将给钢铁行业带来更加持久的需求拉动。
房地产救市钢价企稳
“同时国家已经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房地产投资对钢材需求影响很大。”戚向东说,建筑、基建业占据了中国钢材需求的半壁江山。
前几个月钢材市场价格的剧烈动荡,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业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今年以来,传统钢材需求大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新开工项目同比大幅下降,直接导致钢材需求大大减少,尤其是对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打击严重。国有大中钢企产品结构中大部分是高端板材,螺纹钢等建材只占很少部分;而中小民营钢企产品基本都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螺纹钢和低端板材。
面对不景气的房地产行业,财政部和央行近日已对房地产市场开出药方,宣布从11月1日起下调住房交易契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三项税率,并降低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及首付比例。
房地产的救市行动马上就在钢市得到了体现。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分析称,在刚过去的一周内(10月24日至31日),国内钢价指数出现了“周环比上涨”的现象。建筑钢材价格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冷热板卷等扁平材的跌幅趋缓。
灾后重建拉动西部钢企产量
9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指出, 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区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温家宝总理日前表示“政府会从多方面入手增加内需,包括灾区重建目标要提前实现”。
戚向东认为,灾区重建投资重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领域对钢材的需求都将会有拉动作用。
而对于灾后用钢的数量,四川省经委副主任张玉山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四川已制定了建材的生产能力规划,对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钢材、水泥和墙体材料等主要建材进行了预测。 据初步预测,3年恢复重建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中,钢材需要3700万吨。
中信证券分析师周希增解释说,2007年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钢材产量合计2747万吨,近4000万吨的钢材需求相当于新增三省全年产量的1.3倍,这将极大推动三省内的钢铁企业生产。同时,周边省份的需求也会被带动,2007年流入该三省的钢材达到1855万吨。预计周边省份的钢材产量将被带动1200~1500万吨左右。
此外,戚向东认为国务院已上调多项商品的出口退税,对钢铁产业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消息,有利于钢铁产业整体发展,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出口依然有潜力;金融、信贷、货币政策已经调整,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将刺激消费;国?支持三农发展,实施“家电下乡”及增值税改革等也会带动钢铁需求
【标准件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 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571-81630286